

“曾速辦”營商環境品牌建設情況
曾都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劉永華
重點主動抓:圍繞六大環境制定含45項任務的行動方案,明確全年目標;公開選聘11名營商環境觀察員、建立5個監測點,暢通政企溝通渠道,高效回應12345熱線等68項企業訴求;開展“解難題、穩增長、促發展”幫扶行動,累計走訪企業1425次,解決各類問題232個,新增中小企業擔保貸款45億元,惠及1400余家企業,推廣“政采貸”融資模式,發放貸款6940萬元。
難點全力抓:評查近三年94件涉企案卷規范執法,推行稅務“首違不罰”、市場監管首次輕微違法免予處罰事項擴展至126項;全區“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達到153項,31項省定重點事項辦件超1.7萬件,工程建設項目可并聯事項并聯審批率、“一張藍圖”項目策劃生成率、聯合驗收率達100%。項目落地提速超30%,減免證照材料1300余份,“首席服務員”“涉企服務專員”幫辦代辦2000余次;兌現各類獎補1.66億元(含“免申即享”1298萬元),線上平臺公開政策501條,智能匹配近2800次,兌現企業留抵退稅資金700萬元,為385戶小微企業減負340萬元。
試點認真抓:推進7項國家級、省級先行區試點事項落地,攻堅8項潛力改革事項,鼓勵各單位自主開展事項;推廣“標準地”“用地清單制”,完成233畝工業用地供應實現“拿地即開工”,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覆蓋66個行業、82個事項,按信用分級調整抽查比例。
弱點扎實抓:整改29個省評反饋問題,從“治標”向“治本”轉化;自查發現1.12億元拖欠賬款,赴多地為企業清收500余萬元;督辦39條問題線索并全部整改。
答記者問
1.曾都區發改局在信用體系建設上有哪些特色舉措?
曾都區發改局局長肖立斌:實施全域信用“精準畫像”。通過整合38個部門的38.12萬條數據,對全區13.2萬家市場主體進行動態ABCD四級信用評價,并細分出A+級優質主體,實現了信用分級的精準化管理。推動“信用+場景”釋放紅利。政務服務領域A級及以上企業能夠享受到“容缺受理”和“綠色通道”的便利,審批材料減少40%以上。融資方面推出“科技擔保貸”“科創貸”等金融產品,為58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了近3億元的融資支持,通過“銀稅互動”,幫助358家中小微企業獲得了1.45億元的“稅融通”貸款。
實行信用監管“剛柔并濟”。在11個重點行業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實現監管資源的差異化精準配置。將《曾都區企業法人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推送至相關職能部門,推行“信用優則少擾、信用劣則嚴管”的分級監管機制。
開展信用修復“靶向攻堅”行動。建立“三書同送”模式(即處罰決定書、合規建議書、信用修復書同步送達),針對處罰公示期滿的企業精準設計“一企一策”的信用修復方案。實施后高效完成5600余件信用修復工作;啟動市場主體高頻失信行為“清零行動”,成功實現區域內高頻失信企業清零,全區嚴重失信企業比例下降40%。
2.曾都區財政局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有什么有力舉措?
曾都區財政局副局長張磊:
一、惠企政策精準落地,助企發展提質增效。對新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省專精特新企業,分別額外獎勵50萬、10萬元;對新獲國家領航級/卓越級智能工廠、國家/省級綠色工廠,分別獎勵100萬、50萬、50萬、20萬元;每年給新進規企業、個體工商戶各獎5萬、2萬元。截至9月份,走訪19家重點企業,撥付惠企資金1.02億元;打造“免申即享”平臺,今年為114家企業兌付1298萬元。
二、政府采購優化升級,打造公平高效環境。實現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全區交易金額1.38億元,中小微企業占比98.39%,節約資金698.9萬元。創新實施政府采購跨區域評審,完成25個跨區域評審項目,落實政府采購預付款制度,中小企業預付款比例超40%,且不收取投標和質量保證金,減輕企業負擔。
三、金融活水精準澆灌,破解融資瓶頸難題。推廣“政采貸”融資模式,全區9家開展“政采貸”業務金融機構累計放貸6944.5萬元。向隨州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注資1億元,累計為680家工貿企業提供7.81億元擔保貸款,還為385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兌現34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貼息。
3.曾都區人社局在加強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方面有什么舉措?
曾都區人社局一級主任科員艾國清:
一、深化改革,以創新之力鍛造“品質服務”。在全省首推“職業中介一件事”“退休一件事”改革,整合跨部門流程,將申請材料和辦結時限壓縮60%以上,實現“一窗受理、一次辦結”。區政務中心人社窗口獲評“湖北省巾幗文明崗”,曾都區“一站式”勞動保障維權中心入選隨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十大創新案例,曾都區“勞動保障智慧監察建設”成效卓越,獲省營商辦通報表揚。
二、織密網絡,以全域覆蓋打造“便捷服務”。構建城鄉全覆蓋的“15分鐘人社服務圈”。與各商業銀行合作共建A類合作網點19家,48項人社業務在銀行網點“就近辦、柜臺辦”,實現城鄉服務“零距離”。創新打造18家“零工驛站”,為群眾提供“培訓+維權+咨詢”一站式服務。建成基層勞動關系公共服務站點8個,構建“區級—鎮辦—社區—企業”四級調解網絡組織181家,將勞動關系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三、精準施策,以暖心之舉踐行“惠民服務”。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養老錢”,在全國首創成立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專責機構,構建“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協同體系。率先探索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集體經濟補助政策,減輕參保群眾經濟負擔。
聚焦企業需求靶向施策,持續落實失業保險費率降至1%、穩崗返還、工傷保險費率浮動等政策,企業“免申即享”,助力企業輕裝前行。組建5個惠企專班,建立惠企服務“四本臺賬”,跟蹤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100多個。
4.市場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如何有效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促進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曾都區市場監管局局長鮑丹:
一、建立聯合檢查機制。通過“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檢查,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今年來,已建立曾都區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檢查計劃73個,部門聯合占比100%。
二、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在總局、省市局免罰清單的基礎上,編制2024版曾都區市場管理《行政執法“五張”清單》,含首次輕微違法免予處罰(126項)、減輕處罰(23項)、從輕處罰(15項)、不予實施行政強制(12項)及公益減罰事項清單。對清單內輕微違法行為,采用合規指導、行政約談等柔性手段引導整改。近兩年來,已辦理不予處罰案件30件、減輕處罰案件353件、從輕處罰案件114件。
三、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建立《曾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合規建議書與信用修復告知書“三書送達”工作機制》,主動告知企業行政處罰公示網站、失信類型、公示期及修復流程;鼓勵和引導經營主體積極主動開展信用修復,放寬修復條件,實行無申請、提前及容缺修復,高效服務主動整改企業。近三年,曾都區成功辦理信用修復8710件。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曾都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