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從曾都區發展和改革局政務服務窗口了解到,該局通過持續簡化審批流程、深化優質服務、減輕企業負擔、減環節放權限等措施,積極打造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近年來,區發展和改革局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堅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不斷筑牢法治政府示范區創建成果。嚴格落實貫徹“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要求,緊緊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狠抓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學習,全面開展行政審批“清、減、降”行動。全力助推全區高質量發展,為“法治惠民惠企服務支點建設”和隨州加快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增添新的活力。
簡化審批流程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標點符號”缺少成對>,深入推行“只跑一次”和“一次不跑”,嚴格落實限時辦結制,項目辦理時執行承諾的行政審批事項限時辦結時限,并在服務項目告知中予以公開。
推行 “雙隨機、一公開” 監管,避免多頭檢查、重復檢查,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對新技術、新業態實行 “包容審慎” 監管。
實施清單動態管理,清單之外無審批。符合條件的,辦理時限從受理當日開始計算,為一個工作日;材料不齊的,從申請人補正材料后的當日開始計算,為一個工作日;不符合條件的,要告知相應情況進行退辦,為一個工作日。該局政務服務窗口為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投資備案、政府投資項目審批均在一個工作日內完成。
近兩年來,該局辦理各類審批服務事項3337件,其中備案2932件,審批405件,所有辦件無超時、無違紀、無差錯、無投訴,受到辦事群眾一致好評。
深化優質服務
完善政務服務。所有依申請辦理事項均可從湖北政務服務網網上申請和辦理。全局所有審批政策、申請材料、流程、結果全部在網上公開,實現了“一窗受理”、“一網辦結”、服務公開,陽光運行,堅持法治思維與簡政便民相結合,全面優化政務服務審批新環境;精簡審批材料。
該局政務窗口通過湖北政務服務網公開政務服務事項38項,網辦率達100%;精減“非必要”“與工作實際不相符”的材料9個。
定期開展政策解讀、業務操作、溝通技巧等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意識。
推行 “靠前服務”:通過走訪調研、座談會等形式,主動了解企業需求,提前介入項目規劃、審批等環節,提供政策指導和風險提示。
設立首席服務員。為重點項目或企業“保駕護航”,全程跟蹤對接,幫辦代辦各類事項,解決企業 “急難愁盼” 問題。定期開展滿意度測評,通過線上問卷、實地走訪等方式,收集企業對營商環境和服務水平的評價,針對問題及時整改。該局政務服務窗口對辦理發改領域業務的建設單位,免費提供復印和投資項目辦理備案填報,同時免費郵寄辦件結果等,切實減輕基層群眾和企業負擔。
優化簡政放權
簡政放權并不意味著放松監管,而是要將監管重點從事前審批轉移到事中事后監管上來。建立健全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 “雙隨機、一公開” 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的新型監管機制,提高監管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同時,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加強對市場主體的動態監測和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全面梳理現有行政審批事項,按照應減盡減的原則,取消不必要的審批事項。同時,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推行并聯審批、容缺受理等制度,提高審批效率。目前,全區共清理招投標領域規范性文件12個,保留3個,廢止9個。
清晰界定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責權限,避免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現象。對于下放的權力,明確承接主體和責任,確保權力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為曾都轄區內各鎮辦窗口增設湖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審批服務功能,將審批服務延伸到鄉鎮,并對系統進行測試,對審批人員進行培訓,確保放而不亂,管而有序,職權下放有效銜接,有效解決群眾就近辦事需求,實現群眾辦事不出鄉鎮,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曾都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