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000014349/2023-70365 | 主題分類 | 教育 |
|---|---|---|---|
| 發文單位 | 隨州市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 | 發文字號 | 隨融組發〔2023〕4號 |
| 效力狀態 | 有效 | 發布日期 | 2024-05-15 15:09 |
| 編輯 | 曾都區教育局 | 審核 | 張艷艷 |
??
加強縣域教聯體建設是新階段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從區域突破到整體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是推進城鄉融合、共同締造美好生活、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行動。為深入貫徹縣域教聯體試點工作相關要求,推動全市縣域教聯體建設擴面提質,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目標
深入推進縣域教聯體試點學校建設,2023年底前,建設4個省級試點教聯體(其中融合型2個,共建型2個)、4個市級試點教聯體(其中融合型2個,共建型2個)。其中,“融合型教聯體”以1所核心校牽頭,將2-5所鄉村或薄弱學校融合成“一校二區”或“一校多區”,實行單一法人或總負責人制,教聯體內管理干部和教師隊伍無障礙調配,人事、經費、教學、資源配置、考核評價實行一體化管理,實現一體化發展;“共建型教聯體”以1所核心校牽頭,帶動2-5所學校采取委托管理、集團化、名校辦分校、聯盟校等形式聯合辦學,教聯體內管理干部和教師隊伍有序流動,教育教學資源常態共享,辦學質量實行捆綁考核,推動共同發展、全面提質,同時總結推廣有效經驗模式,在試點基礎上,探索跨區域共建型教聯體建設。
2024年底前,全市70%以上的義務教育學校納入教聯體建設,原則上支持各地義務教育小學階段以融合型教聯體建設為主,初中階段以共建型教聯體為主。2025年底,全市80%以上的義務教育學校納入教聯體建設,長效機制全面建立,推動以城帶鄉、以強帶弱、以優帶新,實現資源盤活、擇校降溫、特色彰顯、質量提高、人民滿意,形成和諧發展、共生共榮、美美與共的良好教育生態。
二、主要措施
1.優化人員調配。機構編制部門負責對縣域內中小學校編制實行總量管理。人社部門負責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政策制定、協調落實和監督檢查,對縣域內中小學校崗位實行總量管理。教育部門負責做好縣域內教聯體學校編制統籌配置和跨區域調整、分學段統籌分配核定崗位總量及結構比例、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等組織實施工作,相關具體方案須報同級機構編制、人社和財政部門備案。鼓勵教聯體內教職工到農村學?;虮∪鯇W校任職任教,其工作經歷和表現作為申報中高級職稱、特級教師、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必要條件和選任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優先條件。(責任單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隨州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管委會,市委編辦、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2.推行交流輪崗。融合型教聯體內管理干部和教師打通使用、統一調配。共建型教聯體由牽頭核心校派出優秀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師,到成員學校任職任教;成員學校派出管理人員、優秀教師到牽頭核心校跟崗學習。交流教師比例每學年不得低于20%。體、音、美等緊缺學科教師實行統一管理,通過網教、送教、走教等形式實現師資共享。交流到教聯體內農村學校的教師除享受派出單位教師同等福利待遇外,其他專項補貼參照上級相關文件精神執行,各地可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補貼標準。鼓勵各地建立“一對一幫扶”等機制,探索非交流輪崗形式,帶活薄弱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帶強教師教學教研能力。(責任單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隨州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管委會,市委編辦、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3.推動教研共建。開展“推門”聽課評課,各教聯體制定統一的年度教研活動計劃,聯合開展說課比賽、優質課競賽、教學基本功展示等活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共同開展課程、教學、作業、評價等育人關鍵環節課題研究,共同開發教學設計、精品課、微課、教學案例等優質教學資源,開展學生學業水平統一監測和質量分析。通過共同研修、青藍結對等方式,開展教師培訓、校本研修,促進教聯體內教師專業素質整體提升。各級教研機構要加強研究指導。(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4.開展成效評價。制定教聯體評價辦法,開展管理共進、師資共育、資源共享、整體提升和社會評價等5方面評價。對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新建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學生發展情況進行重點評價。組建專家團隊開展常態化視導診斷,對評價為“優秀”等次的教聯體,增加高級職稱評審名額和聘任崗位數,并在單列核定績效分配中給予傾斜。(責任單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隨州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管委會,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
5.推進家校社共治。建立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長效機制,推進家長學校和社區(村)家庭教育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學校法治、健康、食品安全副校長配備全覆蓋。建立教聯體教職工代表大會或教職工全體會議制度,審議監督教聯體重要工作。建立教聯體信息公開制度,公開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招生入學、收費項目及標準等信息。舉行“校園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校園、進課堂、進宿舍、進食堂等專題活動,宣傳辦學治校成果。(責任單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隨州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管委會,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婦聯)
6.教育信息化賦能。加強教聯體數字管理平臺和智慧校園建設,推動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計劃。推進數字化建設基礎設施設備更新換代、提檔升級,運用現代化手段,實現與基層學校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提升信息化素養。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全面、及時開展課堂教學診斷,形成教聯體各層面教學質量報告,采取針對性措施提升教學質量。建設網絡教研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專題研修。指導教聯體各成員學校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加強教學點網校建設,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三個課堂”常態應用。(責任單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隨州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管委會,市教育局)
三、組織實施
7.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教聯體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市、區)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編辦、教育、財政、人社、婦聯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賦予教聯體人事、經費和資源統籌權,在學校建設、教師招聘、職稱評聘、家校社共育、校車運營管理、公用經費及工資待遇保障等方面,為教聯體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各地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要及時研究解決教聯體建設面臨的相關問題。結合實施中小學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全面加強黨對教聯體建設運行工作的領導,強化黨建、思政、意識形態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教育公平,提高育人質量。(責任單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隨州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管委會,市委編辦、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婦聯)
8.強化要素保障。將教聯體建設納入強縣工程,融入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總體規劃,著力提升全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統籌使用能力提升專項資金、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資金、教育強國推進工程等相關資金,按照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項目規劃。支持各地建設一批示范性教聯體。市政府設立教聯體建設獎補資金,由市教育局牽頭組織考核發放。各縣(市、區)列出專項資金支持教聯體建設。各類資金主要用于教聯體學校教師交流、教學教研、改善辦學條件等。提升教聯體內資源使用效率,實現教聯體內各成員學校校外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研學實踐基地、勞動教育基地及其他社會資源,校內文體場館、圖書館、實驗室等場地資源和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支持各地通過建設教師周轉房、改造學校閑置房等途徑解決交流教師的住房問題。(責任單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隨州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管委會,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文旅局)
9.加強督導宣傳。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將教聯體建設工作納入督導范圍,做好考核評估、結果運用等工作。及時總結教聯體建設經驗,推廣典型做法,樹立正確導向,營造良好氛圍,引導社會各界理解支持教聯體建設,關心教育改革發展。(責任單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隨州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管委會,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
附件:1.隨州市教聯體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辦法(試行)
?????2.隨州市教聯體建設考核評價辦法(試行)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曾都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