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6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傳媒大廈隨州廣播電視臺二樓新聞發布廳召開隨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就以控制成本為核心的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向社會公開發布去年工作情況和今年重點工作推進情況。市委政法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出席新聞發布會。

市委宣傳部四級調研員張杰主持新聞發布會。
中國網、湖北日報、湖北廣播電視臺、荊楚網、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隨州日報(隨州發布、隨州論壇、隨州市政府網)、隨州廣播電視臺(廣播、電視、云上隨州)
新聞發布會實錄:

徐國瓊??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法學會常務副會長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政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全市政法機關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圍繞隨州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工作目標,著力提升服務效能,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下面,我就全市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作簡要介紹:
擦亮護航發展的政法品牌。堅持高效推動政法工作創品牌,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頂層設計、制度安排,實行工作推進清單化、聯動協調常態化、跟蹤督辦一體化機制,制定出臺20余項安商惠企政策措施,全市共成立7個專班評查涉企案件140余件,及時協調解決企業訴求104項,從細化執法司法保障、優化涉企司法保護、規范涉企服務舉措等方面營造企業良性發展的法治環境。精心打造護航發展品牌,市委政法委統籌推進政法業務協同辦案平臺應用在全省走在前列;檢察機關穩妥開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經驗被寫進《湖北省檢察機關涉案企業合規案件辦理規程》;法院系統探索將訴訟費從“申請退”升級為“主動退”經驗得到《人民法院報》推介;“打造政務服務‘總客服’”項目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評為全國第二批法治政府示范創建項目;法院庭審記錄改革、司法行政機關涉企行政執法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改革示范項目獲省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肯定,進一步凸顯示范引領作用。
提升執法司法的案件質效。堅持把提升辦案質效作為核心要求來抓,建立涉企糾紛立、審、執快速通道,持續深化“分調裁審”,一年來高效審結涉企案件2485件,執結案件8602件,及時兌現勝訴權益;積極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以來,依法辦結案件37件,其中不起訴33件、起訴2件、分類處理2件,讓企業“官司照打、企業照開、生意照做”;建立重大涉企案件當場受立案和“一站式”辦理制度,嚴厲打擊侵犯企業犯罪,辦結侵害企業案件40余件,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凝聚保護知識產權工作合力,公安機關積極開展“昆侖2022”專項行動,法院系統辦理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65件,檢察機關依法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0人,共同營造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良好環境。
搭建數據賦能的優質平臺。持續深化政法領域改革創新,成功研發“區塊鏈+”企業合規協同辦案平臺,完善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一體化運行功能,通過政法業務協同辦案平臺線上流轉涉企案件數量達到300余件,數字賦能大幅提升涉企案件辦理質效;深化“分調裁審”,打造“移動微法院”創新平臺,電子送達119618份,民事案件平均結案同比減少5天,“優化破產案件簡易審理程序”成為省級先行區創建試點;持續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實現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監控視頻全覆蓋,實現企業及周邊清朗的治安環境。針對涉企警情、涉企案件和企業周邊多發性矛盾糾紛問題,同步網上、線下化解糾紛252余起,大數據成為護航企業發展的強大助推力。
優化精準高效的法治服務。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持續加大服務市場主體力度,法院系統推廣“一站式”訴訟服務建設,推廣復制重大涉企案件當場登記立案,累計網上立案3408件,實現在線調解1120件,切實讓群眾和企業感受到“指尖上的法院”帶來的便捷高效。檢察機關實行涉企案件統一標注、快速流傳、優先辦理、重點監督,逐案開展辦案影響、風險研判、流程優化,同步上報備案審查192件,公開聽證74件,質量評查27件,隨機回訪104件。公安機關健全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等10項效能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成本。司法行政機關組建法律服務團5個,成立“法律志愿者服務隊”包聯23家企業,實行“一對一”、“法治體檢”服務,實現法治服務“零距離”。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下一步,全市政法機關將繼續發揮“主力軍”作用,秉承“法治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繼續奮進,相信在記者朋友們的關注、關心、關愛之下,我們必定能再度譜寫隨州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新篇章!
記者提問:
劉俊利?? 市中級法院審委會委員、審管辦主任
問:破產審理、執行合同是企業最關心、社會最關注的執法司法活動,請問今年法院系統在這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感謝媒體記者的提問。隨州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更新司法理念,將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融入到立案、審判、執行的每一個環節,在破產審理、執行合同方面我們法院系統主要做了以下幾點工作:
一是優化破產專業審判水平。在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隨州市破產管理人協會于4月8日正式成立,有效提升了破產案件辦理水平。隨州中院組建了破產審判工作辦公室,專職負責審理破產案件及破產衍生案件,集中優勢審判力量,打造“專人專案”團隊,推動破產案件快速、高效辦理。
二是全力攻堅未結破產案件。針對全市兩級法院舊存破產案件較多,隨州中院研究決定在全市開展未結破產案件專項清理活動,對舊存的44件案件力爭用2年時間審理消化。同時加強破產案件審理督辦力度,隨州中院多次深入三個基層法院進行破產案件指導,共同商討結案措施。全市法院積極應用府院聯動工作機制,合力解決破產財產處置難題。經過多措并舉,全市破產案件審理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目前已審結破產案件7件。
三是全面提升審判執行質效。隨州中院積極探索二審案件獨任審理,截至4月底適用獨任制審理案件151件,平均審理期限較民商事二審案件縮短12.03天,有效降低“執行合同”時間成本。截至目前,全市法院新收執行案件3641件、執結1523件,執行到位金額3.16億元,同比分別上升9.14%、19.82%、280.72%。全市法院全面落實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將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嵌入審判管理流程,確保必須評估才能進入相應辦案程序,將司法活動對企業生產經營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四是不斷降低訴訟成本。針對勝訴當事人退費難、退費慢等問題,隨州中院出臺《關于落實‘勝訴即退費’措施的具體規定》,案件裁判文書在發生法律效力后,將在1個工作日內將勝訴方預繳的訴訟費向其指定賬戶退還,減輕了市場主體和群眾訴累。同時建立裁判文書生效證明自動生成和推送機制,隨州法院3月1日以后生效的訴訟案件,承辦法官將在裁判文書生效后的3日內向符合電子送達條件的當事人送達,進一步提升了當事人參與訴訟的便利度。

黃煥舉?? 市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
問:全市檢察機關在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方面為全國、全省提供了借鑒,請問今年檢察系統在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方面有哪些新的探索?
答:從2021年被納入全省首個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地區以來,在市委正確領導和各相關單位大力支持下,全市檢察機關依法規范、積極穩慎推進改革試點工作,助力涉案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出了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隨州名片。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更好地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我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是研發合規辦案平臺,強化數字賦能。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研發“區塊鏈+”企業合規協同辦案平臺,打通了檢察工作網、電子政務外網和互聯網,可以實現企業合規案件全流程線上辦理,并對涉案信息、文書、辦案質效進行網上監控。通俗點說,就是涉案企業當事人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登錄辦案平臺,遞交相關材料,足不出戶參與案件辦理。檢察機關、第三方監管委員會可以通過辦案平臺將相關文書送達當事人,從而讓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免除來回奔波、舟車勞頓,節約時間和財務成本。辦案系統在送達文書的同時,還會給當事人發送手機短信提示,當事人可以及時了解辦案最新進展。下一步,該辦案平臺將在全省推廣使用,為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貢獻隨州檢察智慧。
二是加強信息互享互認,提高辦案質效。積極完善與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執法司法信息共享、證據移送制度,檢察機關全流程主導合規案件辦理和法律政策適用,認同行政監管部門在行政執法中依法調查獲取的相關材料、在合規整改中的履職情況和調查結果,認同偵查(調查)機關對涉案企業經營狀況、社會貢獻度情況以及刑事處罰后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等開展的社會調查,加快辦案進度,提升辦案質效。比如某公司虛開發票案,稅務機關對該公司進行行政處罰調查時,對企業相關貢獻度進行了函調,檢察機關依法認同,就提高了合規考察質效。
三是分類制定合規標準,推動行業治理。在合規辦案過程中,我們通過對同行業、同罪名、同風險領域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分析,探索分類制定合規考察標準,幫助涉案企業及時發現自身深層次問題,開展全面整改,彌補制度建設和監管漏洞。今年4月,隨縣、廣水市、曾都區檢察院分別起草了《石材企業涉非法采礦案件合規考察標準》《異地涉案企業合規銜接協作機制工作指引》《企業安全生產通用合規考察驗收標準(試行)》,對涉案企業和有關行業進行合理引導、長效監管,形成檢察辦案監督、行政執法管控、行業組織監管“全面發力”的工作格局,從源頭上預防犯罪,更好地促進縣域經濟健康發展。

李本濤?? 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問:全市公安機關在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請問今年在優化涉企便捷服務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答:感謝媒體記者的提問。全市公安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對標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系列決策部署,嚴格規范涉企執法行為,不斷優化執法服務保障舉措,在優化涉企便捷服務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嚴打涉企違法犯罪行為。以“雷火2023”、“昆侖2023”等專項行動為契機,嚴厲打擊侵犯企業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等破壞市場正常競爭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嚴厲打擊危害企業經營者人身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對社會影響大、危害嚴重的涉企案件,實行專案偵辦、掛牌督辦,堅決保護企業及經營者合法權益。2023年1至5月份,全市公安機關共辦理涉企案件53起。
二是依法審慎辦理涉企案件。堅持對涉嫌犯罪的企業經營者、管理者、關鍵技術人員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共對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26起案件31名涉企人員依法采取非羈押性強制措施。嚴格落實公安機關異地辦案“六個嚴禁”等規定,堅決不用刑事手段插手干預經濟糾紛。截至今年4月份,市公安局對受理的139件涉企案件開展評查,發現整改問題152個。
三是不斷完善市場監管機制。建立完善公安機關涉企檢查事項清單,做到“清單之外無檢查”;認真梳理涉公安事項,共認領監管事項39項、監管子項97項、行政檢查38項、行政處罰59項,對所有事項均納入“互聯網+監管”系統。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活動20余次,確定檢查對象名錄庫1個,完善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50人。
四是持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健全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等10項效能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優化流程。將企業開辦“210”標準升級為“2050”標準,對公章刻制業、旅館業《特種行業許可證》核發等許可事項,實行外網申請、內網審批,全程網上辦理,同步免費發放企業印章,由過去的3枚提高到2023年的5枚。截至今年4月份,共為9000余戶企業免費刻制了33000枚印章,政府購買服務支出250余萬元。
五是開通涉企服務綠色通道。在9家重點專汽生產廠家增設臨牌窗口,做到隨來隨辦,累計辦理商品車臨時號牌10萬余筆。依托交管服務互聯網平臺和“12123”手機APP,拓展“互聯網+車駕管服務”,建成并啟用24小時車管所,將小型汽車注冊、轉移登記、補牌補證等業務下放到15家機動車登記服務站,方便企業群眾就近辦理業務,平均每月為企業和群眾直接減少辦事成本100余萬元。

萬琳?市司法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
問:全市司法行政機關樹立了貼近企業提供優質法治服務的良好口碑,請問今年司法行政系統在行政執法監督和推動園區法律服務全覆蓋方面如何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
答:感謝媒體記者的提問。制度是營商環境的“本”,法治是營商環境的“魂”。2023年,隨州市司法局以“三強”為抓手,全力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一是強舉措。制定出臺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十條措施”,從開展聯系企業專項行動、法治督察規范行政執法行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公共法律服務進企業活動,到推行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加強涉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方面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法治保障。
二是強服務。依托高新區司法分局建立了園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統籌全市法律服務力量進駐中心,為企業提供常態化近距離的公共法律服務。聯合市工商聯開展公共法律服務進商會進園區進企業活動,上門為企業開展“法治體檢”20余場(次),發放《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提示書》500余份,解答法律咨詢170余件,做到服務企業“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
三是強監督。開展“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兩大專項整治行動,推動市、縣司法行政機關與企業建立涉企行政執法監督聯系點,收集企業對行政執法的意見建議70余條。建立涉企行政執法“四張清單”,推行對企業首次微違法行為免于行政處罰。組織評查涉企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案卷46件,發現瑕疵或問題37個,下達行政執法監督建議書15件,糾正12件,擬移交問題線索3件。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曾都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