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點燃希望的燈塔,是滋養未來的源泉。教聯體作為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共建優質教育生態、共聯教育資源、共享教育成果的使命。曾都區東關小學教聯體自成立以來,以“聚勢同行”為理念,聚焦關鍵,精準發力,扎實推進教聯體建設工作。
一、共建是教聯體的基石。凝聚合力,打造優質教育生態??
(一)黨建引領,擦亮愛國主義教育名片。積極開展黨建共聯活動,在大洪山革命陳列館、烈士塔等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聯合成員校106名師生,開展“走進軍營”國防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師生國防意識。2024年,東關小學榮獲“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薄叭珖鴩澜逃痉秾W?!眱蓧K國家級榮譽。
(二)優師優課,提升教學教研水平。一是發揮名師工作室作用。邀請優秀教師定期開展教學研討和示范課,帶動成員校整體教學水平提升。二是落實交流輪崗機制,教聯體內長期交流教師22人,短期交流指導教師62人次,優化師資配置,推動校際均衡發展。三是實施“青藍工程”,通過師徒結對、專項培訓等方式,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做到了每名青年教師有師傅,每次培訓參訓率達100%。四是牽頭指導各成員校優質高效完成精品課的錄制、剪輯和上傳工作。教聯體內共53件精品課獲獎,其中一等獎4件、二等獎15件、三等獎34件。五是開展教聯體建設研究。2024年末,申報《基于教聯體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構建與實施研究》的四校聯合課題,為教聯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各校結合地方特色開發校本課程,豐富課后輔導模式,3D打印、電腦編程、國學經典、“醉美府河”鄉土教材等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
二、共聯是教聯體的紐帶。創新舉措,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三)人技融合,賦能教師專業成長。通過信息化平臺,常態化開展“同課異構”“送教下鄉”“主題教研”等活動,促進校際深度交流。借助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創新推出“雙師課堂”“空中課堂”模式,開展線上教研活動和遠程課堂。劉夕緣老師主講二年級科學課《認識船》,汪紫薇老師主講六年級語文課《伯牙絕弦》,喻夢璇老師主講三年級數學課《認識周長》,打破地域限制,讓成員校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真正實現教育公平。
(四)跨校活動,搭建展示交流平臺。英語講故事比賽、經典誦讀展演、師生讀書分享會、足球聯賽、慶六一文藝匯演、科技節等,讓師生在活動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進一步增強教聯體的凝聚力和活力。
三、共享是教聯體的目標。成果普惠,點亮聯校發展未來
(五)建設資源庫,共享數字化資源。通過舉辦作業設計大賽、課件評比活動,收集優秀作業設計作品146件,課件50余件,并錄制科學實驗演示視頻48個,并全部納入教聯體校際數字資源庫,實現教聯體內資源共享。
(六)舉辦班主任論壇,分享優秀管理經驗。四校優秀班主任及政教管理負責人長期線上線下交流,圍繞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和策略展開深入探討,提升班主任隊伍的專業素養。
(七)打造實踐教育平臺,開展科普、勞動實踐。修建教聯體科普基地、氣象站和校園種植園。科普基地和氣象站為教師提供了科學實踐教學場地;種植園為學生提供了親近自然、勞動實踐的項目化學習平臺,讓學生在勞動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在科學中創新。
下一步,東關小學教聯體將繼續以共建為基,以共聯為橋,以共享為光,深化建設,優化機制,拓寬渠道,提升水平,努力譜寫教聯體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曾都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